查看原文
其他

住组屋、吃食阁、逛湿巴刹...深度体验新加坡的烟火气

看南洋 2023-10-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oolNicole Author Nicole

新加坡眼旗下账号,点击左上角关注


在新加坡暴走了整整一周,仍觉得意犹未尽。驱使我来坡的重要动力来自于一句观点:


Singapore is new Hong Kong.


这句话好像在告诉我,世界在剧烈地变化中,各股力量在争先恐后地较量,风起云涌又变化莫测。该出门看看了。



半夜到达樟宜机场时惊呼好多人。从坡出发的国际航线大多需要半夜出发,不同种族的面孔穿梭其中,熙熙攘攘好生热闹。人们坐在星巴克里悠闲喝咖啡候机,吃饭歇脚的地方整夜灯火通明。



站在Capital Spring 51楼的空中花园几乎可以360度俯瞰大半个新加坡,金沙湾的海岸线清晰可见,会觉得诶坡县果然小。


但当我在上班高峰期打车10公里发现居然要23新币(接近人民币120元),差不多是在广州打车30公里(从市中心到白云机场)的费用。那一刻,又不禁感叹坡好“辽阔”。






新加坡最惊艳我的当之无愧是城市建筑。如果喜欢建筑,来坡一定要带变焦镜头,因为这里的建筑设计真让人拍案叫绝,值得把镜头拉近捕捉每个细节。


在缤纷色彩的建筑群里,新加坡有两个主色调:蓝色和绿色,都由热带气候赋予。


蓝色由天空、海洋、摩天大楼创造。




绿色更像是一股强大的热带原生力量,绿植在钢筋水泥中无限伸展蔓延,包裹点缀这个国家。现代与自然就此交融。



滨海湾公园的云雾森林完美创造了阿凡达世界里描绘的仙境: 飞流直下的瀑布,热带雨林,奇花异草,被雾气环绕的空中步道。


花卉展中有一片漂亮得让人移不开眼睛的郁金香,鲜艳如血,簇拥在中央的迷你喷泉旁。它们漂亮的名字是: Strong Love


原来并不是只有如红宝石般璀璨的玫瑰才能表达强烈的爱意。这些千里迢迢从土耳其迁移到热带温室花园的美丽花卉带给了我独特的「Tropical Crush」。






逛了国家美术馆和国家博物馆,大失所望,但又觉得要放低期待值,毕竟新加坡的历史并不长,无法比肩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出。比起放在大雅之堂的作品,个人认为新加坡最美丽的色彩被印在了街头巷尾。


那些大胆艳丽的色彩和撞色是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摩登城市里特别亮眼的风景线。





传统南洋建筑代表之一是新加坡的店屋,比如在东海岸的Joo Chiat有很多Peranakan Houses。


在中国这种建筑风格通常被称为骑楼,在广州、潮汕和海南都能见到。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店屋更为中西融合,既如阿姆斯特丹的彩色房子般缤纷,又加饰有浓郁南洋风味的装饰物。


Peranakan Houses并非十全十美。晴朗天气会把这些店屋衬得活泼灵动,但天一旦阴下来,这些过于艳丽的房子会显得有点吊诡,像是裹着过于沉重华丽珠宝的百岁老人,无论多奢华,岁月感仍一览无遗。






论新加坡的烟火气,不得不提芽笼那一带。那里有街头美食、坡最大的湿巴刹(菜市)、合法红灯区、成人用品店、复古小店等等。


食色性也,都在芽笼得到了集中体现。


五月正是榴莲当季,我边啃着从水果摊上新鲜剥下来的榴莲肉边慢悠悠穿过著名的18巷。干净的街道沿路是五颜六色的小平房,门口被带有挑逗意味的颜色或霓虹灯牌装饰,但入口处都有遮挡,颇有些欲盖弥彰的氛围。


出乎意外的是,每个店把手在门口的都是看起来就阅人无数的中年大叔。对视的瞬间,我们都在好奇地打量着对方。



芽笼有家卖洗护用品的理发店: The Panic Room。找到这家店要打开一扇生锈的铁门,走上两侧画着诡异壁画的楼梯,推开门发现店内布局像个私人收藏室,还是出自某个偏爱木质调、想象力丰富的收藏家之手。


不然怎么会把迪斯科灯球、自行车、黑胶、胶片、皮沙发布置得如此复古调皮又极具个性。



如果被问到新加坡的本地美食,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Kellyjie的辣椒炒蟹、松发排骨肉茶、328叻沙。


最最打动我的还是特色甜品系列。特别点名一家人甜品的榴莲珍多、亚坤的豆浆咖啡、Tiong Bahru Bakery的冰/热拉茶、Bacha的开心果可颂、以及番荔枝气泡饮料(松发现调的还能吃到果肉)!终于喝到了我最爱的水果做成的饮料!


榴莲、咖啡、拉茶、番荔枝在东南亚随处可见,而新加坡版本的会献上别样的南洋风味。





听闻新加坡有子女的家庭的头等花销是吃喝,第二便是教育支出。对于坡重视人才培养的说法,在很多日常情景中都能找到印证。


比如在美术馆和博物馆里碰到了一批批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他们在画作前席地临摹作画,或聆听讲解员描述新加坡的重要历史时刻。


慕名前去纪伊国屋书店,很难想象在寸土寸金的乌节路上开着面积如此之大,选书如此丰富,连杂志种类都如此齐全的书店。


莎翁的仲夏夜之梦舞台剧的布景设置在福康宁公园的草坪上,观众坐在野餐垫上,披着雨衣躲着小雨,朋友之间相互倒酒和分发披萨。


现场的氛围超级棒。个别演员在中途退场时会直接奔向舞台前坐着的观众,一路跑到所有人的背后退场。奔跑途中他们会一边小心避开人群,一边和打招呼的人击掌。


我的背后是好几个班的学生,看起来像是在参与集体活动。听见他们凑在热烈地讨论着选角和剧情,在高潮处热烈鼓掌。比起中国的四大名著,新加坡华裔可能更加熟悉莎士比亚的作品。


华人群体占新加坡70%以上,但这不会妨碍西式教育的风格和内容是绝对的主导。新加坡坐拥东南亚、现在甚至是全世界最好的一部分人才资源,它的野心是源源不断地出产坡式国际化人才:既要会考试卷绩点继承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又要被西方文学艺术和民主法制思想浇灌。








跟朋友们开玩笑说这一趟来坡是绝对的深度游。


有好几天专门选在早高峰时间出门,跟着行色匆匆的新加坡打工人同行地铁到市中心,看着他们的背影匆匆消失在一幢幢办公楼里。


某天早起去逛芽笼最大的菜市场,观察当地人是怎么买新鲜肉类蔬菜水果的。虽然知道新加坡人不怎么做饭主要依赖食阁供应饭菜,还是忍不住想从最市井的地方找到属于坡的烟火气。


旅行全程住在组屋里,感受大部分新加坡人的住房体验。组屋指政府组织建立的公共房屋,新加坡特色之一。


朋友租到的这一套组屋虽然是老房子,但房子布局合理,公共区域如客厅厨房非常宽敞,采光也很棒,完胜香港的普通住宅。更不用提所在地段极好,附近几乎都是高档别墅区;交通无敌便利,下了楼在遮阳棚下直走100米就是地铁站和公交站。


组屋里每家每户有垃圾通道,随时倒入生活垃圾不用个人处理。我问朋友,如果不小心扔错了东西怎么办。她说,那没办法拿回来的,因为所有垃圾在扔下去的那一刻就会被统一处理。


「统一处理」是对新加坡国情最精炼的描述,跟它背后操盘的大政府体制息息相关。新加坡是典型的东亚大家长作风,把居民的人生周期里的教育、住房、医疗福利等资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为了保障本地人的利益最优,“阶级分层”不可避免。小到买同样的旅游景点门票,对外国游客和本地长期居住民开放的价格不同;大到从人生规划来看,拿不拿得到永居身份,居住体验天差地别。


英国诞生了朋克精神,法国孕育了女性主义,如果硬要说新加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那可能就是亚洲特色的实用主义,并且做到了登峰造极。


坡充斥着秩序感:用一包纸巾就可以占座,因为不会有人移动那包纸巾;进博物馆地铁等公共场所不用安检,乘电梯时一整排人自觉靠左,留出右道给其他需要快速通行的人。


这种文化下,资源最大化和优胜劣汰是永恒的话题。疫情后新加坡上升的生活成本、紧俏的工作机会无不在加速本已紧凑的竞争节奏。这里的治安很有安全感,但高度的社会秩序感,让人感受不到太多野蛮生长的力量。






(整齐的组屋)


为了深入了解大名鼎鼎的樟宜机场,我参加了新加坡政府组织的免费游览活动。没想到领队导游是一位已经退休的女士。在3个小时的步行活动中,她健步如飞,帮所有人在星耀樟宜的大瀑布前拍照,全程滔滔不绝地讲解樟宜机场的前世今生、建筑细节以及2025年即将建成的全自动操作的T5航站楼。


出发前她发现人没到齐,马上跟我们说要跟经理汇报情况。我心里咯噔一下。中国打工人害怕的60岁还要跟老板汇报工作的场景已经在新加坡实现了。


在新加坡,已经退休的老人会被尊称为乐龄人士,而且还活跃在工作岗位的前线,比如开出租车、经营杂货店、当旅游景点解说等等。


我遇到的这位乐龄打工人的状态可不比年轻人差,活力满满地和我们分享了很多她自费参加的业余兴趣爱好班和未来的旅行计划。


真切地感受到,迈入了老龄化社会的新加坡依旧保持了惊人的活力。这种精神气并不仅来自于源源不断移民带来的年轻群体,还有常住人口对于这座城市国家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源于东亚文化里勤劳打拼的精神传承吧。


这也是本次旅行的最大收获之一。如果心怀希望和勇气,到哪个年龄都愿意保持活力,又何惧人生的变数呢?


最后说说为什么恢复自由出入境后,我的首个旅行目的地必须是新加坡。老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一趟我计划已久的出行,已经把旅行预算准备好很久很久了。


除了想见在坡的朋友们,迫不及待在花园城市里city walk,还有一个非常私人的原因,要从温柔一刀的一期专访播客说起。


被采访的嘉宾王振是位特别的创业者,草根出身靠个人打拼供养家庭,财富自由后又跑去美国读书。他在节目中说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


「平庸的优秀没有价值,要做世界的叛逃者。」


太妙了,只有「年少轻狂」四个大字配得上这一期的vibe。


在我心里「年少轻狂」一直都是最美好的几个词之一,代表了像风一样的自由,敢于质疑一切的的闯劲,以及还没有被世俗所羁绊的自我意识。


评论区里有一个很棒的评论:「 王振的底色其实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冒险家,只不过旅程的开端又恰巧格外艰难。但冒险家终究是属于天空和大海的。」


很少见这样的人,光是在播客里听到声音就能感觉他栩栩如生地站在我的面前,绘声绘色地去讲解他想要的生活和追求的东西。


那种很蓬勃的野蛮生长的生命力是非常少见的。


见过很多优秀的人, 出身于优秀的学校和专业,身上流露着精英主义的气质和生活方式。王振的迷人之处在于更加street smart,生命力更旺盛也更灵动。


两种状态我都很喜欢,就像在电影里喜欢英雄主角也喜欢迷人的反派一样。











(美丽的Jewel)



这个播客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all in找工作,没有申研,结果是在人生的那个十字路口,一无所有,毫无方向。


当时迷茫的我本来是打算一个人去东南亚打工探索,首选就是新加坡,甚至当时已经在helpx上看好了寄宿的地方。现在看来如果我当时这样做了,也许会发现新的机遇,也有可能会被卷到接下来低迷的经济环境中。


很清楚年轻女性独自去陌生的国家,摸爬滚打,需要多少勇气来面对一切可能的挑战。


但那一刻我跟王振是共鸣的,想做一个非常规的叛逃者,无论背负什么,都要大口呼吸自由的空气。就像他说的,有些人就是一条流浪狗,不停地去寻找各种可能性。


但命运赠予了我一份正式的工作,摸索生存之道,探索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但也拿走了我曾经那种想要流浪、想要出走、想要不顾一切探索自由和自我的状态。


值得庆幸的是,工作以后我慢慢找到了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被不同人的风格所打磨,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而不仅仅是体验。


那时,我亲手终结了一个无序的浪漫主义,但也舍不得杀死自己的年少轻狂,而是让那一份“狂”以更客观的方式留存下去,让其野蛮生长然后等待开花结果。


这个播客很棒,如果问我从中感受到什么启示和召唤,那就是:


要在常规的生活里面间断性出逃,去冒险。


这也是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到的启发:要常去不同的地方冒险,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在逆全球化的趋势中,更要观察和接触不同的文化,让不同文化里最精彩的部分来浇灌心和意志。


常规生活是为了兜底,而冒险是为了突破。


没有什么成功的逻辑,没有一定要得到的结果。


像水一样流动,像风一样自由,像年轻时一样狂妄。由此,我就是悉达多。








(在Joo Chiat扫街时

抬头时看到的

完美地点出了我的心境)


经过了三年,我已明白人不可能一直像风一样自由,越往前走要背负的越多。但在未来的每一个低谷期,我都将会一次又一次想起那个被迷雾环绕的时光,重新获得勇气。祈求自己无论如何都要不卑不亢,承担责任,往前走。


新加坡是一个注定好的目的地,等着我去解开过往的心结。


因为坡曾经是我给自己的希望,一无所有没有退路之时想前往的目的地,这一次我要亲手去找回这个希望。


尽情探索了这个国家后,我释怀了。不必遗憾未曾到达的目的地,因为未来终会以未曾设想的方式抵达。


最重要的是,我在新加坡见到了重要的老朋友。十余年来,我和丹丹一直是彼此人生重要时刻见证人,我见证了她一步步实现了到新加坡读书工作的愿望,她也看着我一点点走出桎梏,不再标榜自己有颗强大的心脏,而是把骄傲的心撕碎,分给了那些生命中重要的人。


新加坡是我们曾约定好的见面地点,没有具体的时间和情景限制。


如愿漫步在新加坡街头时,我问她: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呢?


这也是我一直不停问自己的问题。


毕竟,新的大航海时代要开始了。


(感谢“CoolNicole”授权“看南洋”转载,原文标题《在新加坡一周的见闻 | 城市漫游系列》)



直播预告


新加坡盛大的2023灯光秀即将来袭!快预约下方直播,带你体验美轮美奂的灯光大秀!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HQ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新闻,可以关注新加坡眼旗下“新加坡号外”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眼哥在新加坡》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眼哥在新加坡”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